2008年7月2日,是一則情侶被掠奪后枉死大道的新聞,把我的思緒帶到人性善惡的矛盾,逼不得已把死去的孟子及荀子搬上評辨的文字框內。
孟子有這么一句:“富歲,子弟多賴;兇歲,子弟多暴”,意思是說,豐收年成,少年子弟大多數是懶惰的,災荒年成,少年子弟
大多數是橫暴的。
孟子堅持認為人的內在本質是存向善的性向,只是豐收與災荒兩種極端的環境將人的性向改變,而導致“放辟邪侈、無不為己”的惡性循環。
然而,荀子則唱反調,他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,需要經過調整、懲治后才能成為真正的君子,兩者的矛盾對立了幾個世紀,人類還是一樣貪婪,一樣地在不同的環境下犯罪,一樣地在懲治后重犯。
我國當前的環境,糧食短缺及汽油暴漲的惡劣經濟條件正能促使一個人喪失善的本性,更足以將無辜的生命摧毀,這時,哪怕是性善論,還是性惡論,人的自然反應就是為了保護自己可以不顧一切。
如Michael J. Losier的‘吸引力法則’所言,只設想‘你要的’,周圍的磁場就會依照你的指示來解讀‘你要的’結果,全憑一個意念控制了人類的行為。
因此,如果套上吸引力法則,犯罪者的心理只有“快樂”與“滿足”,誠如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所說的,因為性本能的衝動所以犯罪,因為人類的道德標準無法抵制自我的現實原則,而趨向一種本我的快樂原則。
掠奪匪長期在經濟惡劣的環境下受折磨,便嘗試以其犯罪行為滿足欲望,甚至狠心處死無辜的生命,追根究底,人是善是惡,就要看國家領導者怎么主宰國運,遙控環境。
8月單曲:Life
3 年前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